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视觉上的「好看」可被极低成本的感知,进而带来传播。

视觉上的「好看」可被极低成本的感知,进而带来传播。

从未体验过某个场景的人具备最大的可塑性,因为他还未形成在该场景下「与自己的共识」。

从未体验过某个场景的人具备最大的可塑性,因为他还未形成在该场景下「与自己的共识」。 很多公司非常重视对「第一次做某事」的人进行营销,道理就在于此——他们还不明白这件事的「日常」做法是怎样的,很容易被说服付费。

符合人认知的营销闭环应是:好看、好用、好爽。任何售卖都始于好看,终于好用,再生于好爽。

符合人认知的营销闭环应是:好看、好用、好爽。任何售卖都始于好看,终于好用,再生于好爽。

好看不一定是视觉意义上的好看,正确的理解是:它的外形可以让人相信它可以完成某种功能。如果无法达到这个标准,则必然要在该产品的其他售卖环节做补充说明。

完成购买以后,就进入到好用的阶段。这个好用至少要达成受众的预期,万千次的达成最终会形成群体性的共识,那就是品牌——这个牌子的东西可以达到某个目的,解决某个问题,表达了某种态度。

需求因相信而存在,因事实而加强。

需求因相信而存在,因事实而加强。

每个个体所有相似行动的集合,就是他的自我。并非不存在集合之外的行动,只是人类过度关注相似之处,以至于对不同的地方视而不见了。

每个个体所有相似行动的集合,就是他的自我。并非不存在集合之外的行动,只是人类过度关注相似之处,以至于对不同的地方视而不见了。

是稚子弄影,也为影所弄。

是稚子弄影,也为影所弄。

初,稚子无势,需借影之势而成事。后,稚子成势,影借稚子之势而成。

如平台与内容的关系,最初平台没有内容,需要内容生产者去创造内容。当平台通过内容获得足够的流量后,内容不再稀缺,供需翻转。这个时候,相比平台需要内容,内容更需要平台给予更多的曝光。

世界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终究是「合作」的。人类的善的,也是恶的,终究是「善」的。

世界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终究是「合作」的。人类的善的,也是恶的,终究是「善」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

竞争由合作生出,恶由善生出。

人类复杂的心理机制使得「真实的共识」并不总是那么明确的被认出和被认同。

人类复杂的心理机制使得「真实的共识」并不总是那么明确的被认出和被认同。 简单来说,一个人可以明确的表示赞同「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但心理上并不真的相信这一点,同时赞同「我遭遇的坏人比较多」这一点和前者在个人的认知中是可以同时存在且相安无事的。

「保持与自己一致」和「保持与环境一致」是驱动人类「改变或不变」的主要动机。

「保持与自己一致」和「保持与环境一致」是驱动人类「改变或不变」的主要动机。 好的说服/传播/营销,其表述的内容要让受众相信,接受这个内容可以让他们「保持与自己一致」或「保持与环境一致」,或两者兼备。

客观其实是一种「共同主观」。

客观其实是一种「共同主观」。 它在很多时候被当做「共识」的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