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净空,觉无性也。

调动注意力,不要调动判断力。

调动注意力,不要调动判断力。「99%的人都觉得我说的对」吸引了注意力也调动了判断力——99%的人都认为正确的事并不多。当怀疑和抗拒产生,说服难度会成倍提高。「99%的人都感兴趣」只吸引了注意力,但没有调动判断力,因为这个论述的讨论空间很大,要判断是与否无法仅靠这句话得出——需要阅读详情。

极端的观点天然的会腐化信息传播的质量。

极端的观点天然的会腐化信息传播的质量。 对于同样极端的群体来说,这样的观点无疑是强有力的支撑,带来极大的满足,进而强化了自身极端的认知;对于不那么极端的群体或者普通大众来说,极端的观点具有很强的侵略性,可以让接收者感受到明显的不妥或不适,进而出声寻求沟通或交流。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那会导致失败。

理论往往会忽略特性而强调共性,然而实践并不总是允许忽略特性——那会导致失败。各个领域的理论在自己论述的范围之内既优雅又自洽,但是落地时却多少总有些磕磕绊绊。这是因为每个领域的理论都只是现实的一个维度,忽略其他维度进而在抽象意义上得出的完美解并不意味着在现实中也完美—— 现实是所有维度的集合。

影响认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为饱和的狂轰滥炸式的重复,二为四两拨千斤式的挑拨。

影响认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为饱和的狂轰滥炸式的重复,二为四两拨千斤式的挑拨。前者成本高昂见效缓慢但胜在持久,后者成本虽低,但触达认知的通路曲折难辨效果不明。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

理论是实践的阶段总结,而实践是理论的动态补充。理论与实践必须相遇,不能厚此薄彼。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有的不过是始终坚持。

哪有什么天生如此,有的不过是始终坚持。

人不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中得到成长,但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中得到成长。

人不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中得到成长,但会从过去经历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中得到成长。换句话说,使得他改变的是他对那些事的看法。这也是为什么统一的看法——共识有着极其强大的力量。

模式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制造偏见。

模式可以提高效率,但也会制造偏见。有的人乐于挑战和调整自己的模式,而有的人则乐于忽略与自己的模式不相符的事实。

人总是在识别模式,这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

人总是在识别模式,这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例如在一堆一样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又例如在一堆不一样的事物中发现一样的东西。

必然得之于效率而失之于新意,偶然则相反,得之于新意而失之于效率。

必然得之于效率而失之于新意,偶然则相反,得之于新意而失之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