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存在一切形式,放在足够大的时空跨度上终将失效。换言之,没有完美的结构,其他形式如定律、方法、系统、制度、模式皆如此。
花自凋零水自流,风白月俏俊如勾。 低眉浅吟唐歌颂,睥睨坳杀万户侯。 人寻有,道无由,其中同见醉翁收。 良辰不见云上客,恐只梦中笑春秋。
故意忽视词语原本的含义,长期并坚持用错误的方式使用它,最终扭曲它的含义是一种 语境污染 ,或者说文化上的入侵。例如小姐原本是个好词,现在不能这么称呼了,又例如自由原本是个好词,现在也变了味道。
需要警醒的是,这种「含义的变更」不仅可以是一种自然变化,也是可以人为推动的或塑造的。现在已经多少有了这样的苗头。
迤迤规然建尘缘, 空成住坏一斯间。 风吟有因摘云果, 笃睐人寰四嚣天。
如果每个局部都做了有益于自身的选择,却最终导致了整体的损失,那么便说明「局部构成整体的方式本身」出现了问题。
一切能唤起超出常规语义范畴联想的概念都是品牌。例如中国制造、美国金融、德国人、中国风等等,他们是否让你想起了超过其字面意思的内容?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对你而言就是一种品牌。
压力会迅速消耗并吞噬理性 ,在高强度竞争的场景中,把速度降下来反而会提高总体的胜率。就像猎豹或老虎捕食猎物,由于很多草食动物非常善于奔跑,因此猎豹或老虎并没有很多次失败的机会,他们必须悄悄的接近猎物,静静等待机会,一旦开始搏杀,则务必得手,否则就有可能因为体力不支最终伤害到自己。
以慢打快,后发先至。利用变化慢的来应对变化快的——某种意义来说,以不变应万变。
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变了,但你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不变。例如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故事题材更受欢迎,但你需要知道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什么产品更受欢迎,但你需要知道为什么好产品会被认为是好产品;你不需要知道十年后人们使用怎样的通讯方式,但你需要知道人们为什么要通讯,通讯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讲述的都是事实但故事不完整和讲述的故事完整但不都是事实相比,前者比后者要难以辨别的多。因为后者你只需要寻找不合理,它们要么为真要么为假,而前者你连是否存在不合理都不知道,对于缺失的那部分故事到底少了什么,有无数种可能。
故事塑造的事实是虚构的,但却能带来真实的感受。它不灌输给你什么是对的,它让你感受什么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