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精通所有领域,掌握所有信息,了解所有内情,因此即使在某个领域非常优秀的人,在其他领域依然有可能会显得很愚蠢,这并不奇怪。如果问题超出了某个人的认知边界,他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至少产生某种错误的影响。
事物越复杂,可攻讦的地方就越多。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就越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弥子,名瑕是卫国的嬖大夫。弥子瑕在卫灵公前很得宠。卫国的法律,私用国君车架的要处以断足。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乘空隙连夜去告诉弥子瑕,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了。国君听说了认为他很贤德,说:“好孝顺呀!为了母亲的原故,宁愿受断足之刑。”另一天,(弥子瑕)同国君一起在桃园游玩,他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个没吃完的桃子给了国君。国君说:“这是多么爱我呀!忘记了他已经吃过了(这个桃子),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年老色衰了,(受到国君的)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国君,国君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命令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他吃剩下的桃子。”
分歧的魔鬼藏在「限定条件」里。很多时候,事情并不只有简单的A/B两面——它往往有着很多 「限定条件」 ——在什么情况下,满足什么条件,如若怎样,便是如何如何的。分歧的参与者们如果不能正确的应对复杂场景,便很难自发的解决分歧——这令一部分人唏嘘,也令另一部分人欣喜。
许多争论看似是围绕某一主题,实际上更多的是自说自话。因为人会忽略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有意或无意的。
有限的条件之下,过度平等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小化,过度自由会使个体的比较优势极大化。
前者消灭强者,没有竞争,进而整个族群逐代弱化;后者消灭弱者,没有合作,进而整个族群逐代割裂。
平等与自由,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构造了当前世界大纷争的底色。平等更强调群体性,它是某个群体之内,每个个体之间的比较,而自由则更强调个体性。过度的强调平等,会抹杀个体的差异性,反之,过度的强调自由,则会抹杀群体的未来,造成强者对弱者的压迫。
人们当然希望既有平等,又有自由。然而很可惜,在限定的条件下,思想的落地并不那么容易,有些时候相当困难。群体不得不在平等与自由之间选择,集中资源去确保一个,而另一个在某个基准线上即可。
普通人在复杂事件上的处理能力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指标。
傲慢是世界上最愚蠢的愚蠢。
「观念」不是事实,「观念」是对事实所抱有的一种解释。
有些「观念」很容易改变,或者会轻松的、频繁的改变,如股票价格;而有些「观念」的改变则相对困难一些——对于持有它们的人来说,对另一些人则又不那么难以改变,这两类人之间就会产生争议,大家互相都无法理解,为什么如此显而易见的事对方就是不懂?如饭圈;还有一些「观念」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此的事实,以至于看上去不存在任何推翻的可能,如时空、数学。
媒体的唯一意义是消弭信息不对称。对这一点的任何违背,都是对媒体其天性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