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同时假装活着。
「悲凉」就是好人角色出于好的动机,为了好的目的而行动在客观上、结果上却帮助了坏人角色达到了坏的目的与坏的结果。
物质的改变远慢于意识,「不稳定的认知」常常迫使意识追随物质而行动。这种迫使会进一步促使「认知的不稳定」,使得意识再次不得不追随物质而行动。
意识被物质反复「教导」其没有选择,就会越来越「慌张」和「敏感」。然后,意识或许被成功教导去屈从于物质,或许寻求反抗的升级——更加的极端与对立——最终割裂。
人有保持其认知前后一致的倾向,然而一致的倾向和一致的行动并不是一回事。也就是所谓的,明白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
「无力」就是让角色持续处于「没得选」的状态,缓慢而持续的走向一个可怕的结果。即「无常」。
「自由贸易」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假设——它默认交易双方是平等的。
然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强者和弱者的「自由贸易」里,弱者「没得选」。极端的自由实际上就是物竞天择,最终导向强者对弱者的剥削。
沩仰自然,临济尖锋,曹洞细密,云门妙古,法眼言实。
互联网的上半场是需求端的线上化,下半场则是供给端的线上化。
上半场又被称为消费互联网,是通过线上这种新型的载体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消费掉已有的供给端库存。当线下的供给能力释放的差不多且消费端基本都线上化以后,就会进入下半场,即产业互联网,开始对供给端进行线上化。
交叉询问是通过一系列的简短的对方会说「是」的问题,最终组合成对方或许想说「不是」但却不得不说「是」的结果。
有些类似下五子棋,不断的用四子连珠迫使对手不得不在你期望的位置落子,最终以多个四子连珠的组合产生不可抵抗的结果获胜。
相信「他人即地狱」会打开真正的地狱。 彻底的悲观并不能解决问题,也并不会使人深刻 ——反之亦然。